社区侨务
创建“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”总结--2
发布时间:2012-10-30 访问次数:6004次
一、重视组织建设,落实“三有”体系。
1、建全侨务组织领导体系。建立健全社区主要领导挂帅的侨务工作领导小组,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为组长的侨务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指导本社区的侨务工作和侨法宣传工作,社区侨联副主席、民政、法制、宣传等方面社区工作者为小组成员,并由具有侨眷身份的退休老教师、志愿者毛少华兼职担任社区侨务工作干部,负责社区侨务工作联谊室的工作。做到“四个纳入”,即把社区侨务工作纳入社区党委、居委会重要议
事日程,积极探索社区侨务工作开展、管理和创新,把社区侨务工作纳入社区党建整体规划,把社区侨务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整体规划,把社区侨务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。社区侨务工作做到“四个要”:一要把《侨法》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,提高归侨侨眷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,依法护侨;二要建室搭桥,规范制度,加强联谊,凝聚侨心,汇集侨
智,发挥侨力,起到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;三要坚持“社区为侨服务好、侨为社区贡献多”的原则,大力推动“双向服务”;四要以人为本,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关怀,引导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公益事业,团结和凝聚侨力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,构建和谐幸福社区服务。做到“五同时”,即同时规划、同时布置、同时检查、同时总结、同时考核、整改提高。
2、建立侨务工作网络体系。建立社区侨务工作队伍,包括由社工组成的社区侨务工作者队伍。社区于2007年5月16日在余杭区率先成立“三胞”眷属联谊分会,2008年初又成立余杭区闲林街道方家山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,分别由具有侨眷身份的社区党委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担任分会会长和侨联主席。我们还根据社区的侨眷、留学生分布情况,划分三个侨务工作小组,选择经验丰富,热心侨务工作的侨眷担任小组长。由社区工作者和侨眷志愿者为骨干组建了《侨法》宣传队、侨眷志愿者服务队和侨眷权益维护队三支队伍,广泛开展《侨法》宣传,为侨服务和依法护侨。并由热心侨务事业、熟悉侨界人士、掌握侨界资源的5名侨眷组成的社区侨务工作联络员队伍,及时掌握侨情民意。
3、形成侨务信息服务体系。建立侨情信息资料库,包括辖区内归侨侨眷情况,留学人员情况,华侨华人、港澳同胞情况,困难归侨侨眷情况,归侨侨眷空巢老人情况,侨界人士在辖区内设厂办企业情况,侨务组织机构情况、工作内容与制度以及活动情况等。资料档案力求文字与图片结合,使侨务工作更趋规范化。